高校信息化发展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是高校信息化的整体架构仍然缺乏创新的原因。高校信息化不可避免地走入“同质化竞争”和“同质化交易”的发展道路,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竞争压力,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位与梳理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架构?不同层次的院校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同一层次内的院校信息化发展逻辑却大体相同。
现阶段最重要的高校信息化战略方向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校园战略,重点推进包括网站、移动端等在内的平台建设。信息化发展方式是以“统一”服务为核心,目前可以落地的工作包括师生大数据库建设、校园云平台建设、校内oa办公系统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搭建等。智慧校园战略的确立已经给大学信息化发展形成定性,但如何制定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创造更大效益,都是急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现在不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中还出现了行业“以相同标准为导向”、“行业内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自主选择不同参数”、“同一模块不同学校建设大同小异”等发展误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中西结合,同时在发展中我们亦应建立更为开放的引导体系,探索行业联合和合作,更好的服务“一线”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于建立新的高校信息化发展创新机制,我认为应该从事业组织与产业体系两个角度着手。
事业组织和产业体系合作是各个产业体之间成立合作小组,有着自身高度的专业特性,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新的创新机制,从而更好的发挥事业组织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一是利用产业体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工程经验等方面的先进成果和产业体在信息技术运用、创新推广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形成双赢的新机制。二是加强行业产业合作机制,企业联合创新成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将成为推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力。
加强行业内学校共建合作机制,目前很多高校有软件外包公司为其提供软件服务,但是这种方式因为缺乏合理分工,可以加强该校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信息化合作机制。以中信信息总部加入武汉大学电子系为例,中信信息总部与武汉大学电子学院分别组建了事业组织和产业组织,既合作又对抗,既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又互相发挥作用。可见,将大学信息化创新作为一个推动高校转型的重要动力,对建立新的高校信息化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